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编织  > 详细页面

竹编工艺

来源:三穗县人民政府网 2022年10月27日 阅读量:

  竹编工艺:贵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竹木葱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楼县,是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楠竹、白竹等自然资源丰富。当地苗族、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利用盛产的水竹、毛竹、白竹、绵竹、苦竹、金竹、紫竹等竹材,精心编织斗笠、竹篮,箩框、背篼、撮箕、竹筛、竹簸、筲箕、焙笼等30余种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斗笠,竹篮、筛子、簸箕驰名省内外,享有“竹器之乡”美誉。三穗竹编产品曾远销东南亚、法国、美国等地。2008年,以“竹编艺术”闻名的三穗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三穗竹编工艺,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其产品种类繁多,工序繁杂,图案清晰,款式多样、经久耐用、美观大方。是竹编行业的佼佼者。1959年,三穗竹编产品一-24匹篾精致斗笠,被送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20世纪70年代三穗竹编产品曾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得到高度赞誉,并在广交会上获好评。三穗竹编,与当地的民俗息息相关。男女老少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竹器,展示不同的气魄,寄托不同的意愿。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走亲访友,都要挑一对心仪的竹篮,用于盛装礼品,村民认为,如此既能显示身份,又能带来喜庆。为了使三穗竹编工艺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6月,三穗县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三穗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三穗竹编工艺》;2007年1月,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黔东南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三穗竹编技艺》;2007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竹编工艺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名称为《竹编工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已将三穗县列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编)。

  

  资料来源:三穗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