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日本考古展——古都奈良考古文物精华》展,展览第一次将日本奈良发掘出土的文物引进到西安。
今天我们看到的奈良,在710年至784年曾是日本的首都,仿唐长安城修筑,称为“平城京”。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知名的盛世“奈良时代”。而此时,恰逢唐朝最为繁盛的时期——“开元盛世”(712—741年)。
当奈良文物遇上西安考古学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金光工作室第十四期讲座邀请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韩钊老师,为我们带来《唐风洋溢奈良城》的专题报告。
讲座:韩钊
整理:白玛
提起日本奈良,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便是东大寺巍峨雄伟的大佛殿和若草山麓四处奔跑的梅花鹿。除此之外,通过考古发掘,奈良出土了哪些重要遗迹与遗物,被称为“小长安”的奈良古城又是怎样建造起来的?通过以下三方面我们得以了解。
一、奈良地区旧石器时代至古坟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无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
二、奈良地区飞鸟奈良时代的考古学遗存(有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
三、 奈良地区世界文化遗产概述
无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
奈良地区旧石器时代至古坟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旧石器时代
相当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日本无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在长达300万年的历史时代中,人类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奈良地区同样也有自己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出土了小型刀形石器(图一)。
图一 刀形石器
绳文时代
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
日本的绳纹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通称的新石器时代,因使用绳纹陶器而得名。这段时期产生了磨制石器、陶器,并且开始有了农业及定居生活。
绳纹陶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距今13000多年前,烧制温度超过700度。而我国最早的陶器发现于贵州甑皮岩遗址(距今12000年-7000年),为一件圜底釜形器,烧制温度只有200多度,称为泥制器物更为合适。
图二 绳纹陶器
绳文时代文化中以陶器最为著名,绳文陶器多呈黑褐色和茶褐色,容器较多。器物装饰繁杂,以厚重华丽为特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陶器均不相同,被认为是日本本土产生的一种器型(图二)。
绳纹时代延续时间较长,后期产生宗教与巫术。陶制偶人形象怪异,流行于整个绳文时代,这种陶偶的制作当与宗教信仰有关(图三)。
图三、绳纹土偶
弥生时代
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至魏晋南北朝时代
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最大的区别是水稻通过朝鲜半岛从中国传来(图四)。在遣唐使之前,日本所有的文化都是通过朝鲜半岛的中转传来,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大陆几乎没有直接的交流。
图四 弥生时代的碳化稻
中国是亚洲最早出现稻作的国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稻谷、稻壳、稻草,整个堆积层厚达几十厘米。整个新石器时代北方主要种植粟(小米),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典型遗存;南方种植的就是稻谷。
弥生时代的名称,源自1884年东京市本乡弥生町“弥生陶器”的发现。弥生陶器与绳纹陶器截然不同,为素面,灰色。日本人认为弥生陶器是“渡来人”制造的。“渡来人”是中国大陆通过朝鲜半岛而来,他们带来了陶器的制作技术。弥生陶器为深釜器,以瓮形器、钵形器、高脚杯(豆形器)为主(图五)。
图五 弥生陶器
弥生时代也是机织布技术传播,金属器的使用和制造开始的时代。铜铎,是日本本土生产的一种器型,为祈愿丰收时祭祀用的鸣钟,常见于贵族墓葬中。使用的时候仅敲击单独一件,与中国成组配套使用的编钟不同。
图六 铜铎
弥生时期,在中日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在日本福冈地区发现一枚金印,上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图七)。《后汉书·倭国传》中有“光武赐以印绶”的记载。即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曾遣使到洛阳,汉朝赐其王以金印。
图七 汉委奴国王金印
奈良县的弥生时代文化发达,不仅发现有各个时期的聚落遗址,还有水田遗址出土。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是位于奈良县田原本町1937年就开始发掘的唐古-键遗址(图八)。该遗址当时因出土了大量的木制农耕工具而全日本闻名,许多农具与现代日本人使用的农具如出一辙。
图八 唐古-键遗址
弥生陶器跟绳纹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弥生陶器上出现了绘画(图九),日本学术界称其为“绘画土器”,一共出土有600余件。
图九 绘画土器
古坟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至隋代
在3世纪后半叶至6世纪末,由于日本各地大规模营建古坟,因而被称为古坟时代(图十)。古坟时代也是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时期。其政治中心,被称为大和王权(政权),位于奈良盆地及大和川下游流域(大阪湾沿岸)。日本人称自己是大和民族,就是从大和政权的所在地而来的。
图十 奈良北部古坟群
日本的古坟形制称为前方后圆,圆的部分与中国坟丘一样,是有封土的,前面方形部分为祭祀的地方,周围有壕沟。因此日本古坟至今保存的比较好。
图十一 土师器
土师器(图十一),流行于整个古坟时代,由土著的“土师”部民在各地制作,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器物呈红褐色,某些器型系弥生陶器发展而来。
图十二 须惠器
古坟时期另一种陶器为须惠器(图十二),比土师器精美。它在古坟时代中期才从大陆引进而来,由朝鲜半岛的“陶部”工人在相对集中的场所制作,采用轮制技术,器物呈青灰色,器形富于变化,主要为壶、瓶、盘、碗和高脚杯等。
图十三 马具
古坟时期相当于诸侯割据状态,有许多小国,所以战争不可避免。大和王权为了在国内加强控制、大量制造了刀、枪、剑等铁兵器,并将最新的工艺技术用于铁铠甲和各种马具的制作,因此,这个时代的武器及马具最为发达与精美(图十三)。
图十四 五铃镜
铜镜在古坟时代被视为珍贵而神奇的器物一方面从中国输入,另一方面也有就地制造。奈良县出土的大型仿制连弧纹镜和五铃镜(图十四),就是日本特有的铜镜类型。
图十五 仁德天皇古坟
日本最著名的古坟,也是日本最大的古坟,名为大仙古坟,传说是仁德天皇(313年-399年)的陵寝,位于大阪府,长486米,高35米,现已建为古坟公园(图十五)。
图十六 文面埴轮
埴轮,为日本特有的器物。埴轮放置在古坟封土表面,即为前方后圆坟中“方”的地方。埴轮分为筒形埴轮,来源于陶器;还有形象埴轮,细分为器物和人物。埴轮来源于中国古代墓室中陪葬的陶俑,或古代帝陵神道上的石兽石人。某些埴轮人物有文面,并填墨(图十六),推测当时的日本出现了文面现象。
图十七 藤之木古坟
藤之木古坟(图十七),位于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6世纪后半期的古坟。圆型封土直径为48m。古坟因没有被盗,较好地保留了埋葬时的状态,内部有石棺,葬有两具男性遗骨。在1985年和1988年的考古发掘中,从石室里出土了鎏金铜鞍具等马具以及武器类遗物,石棺内出土了鎏金铜冠饰、铜镜、刀剑等超过万件的随葬品(图十八)。
图十八 藤之木古坟出土的鎏金冠饰
藤之木古坟出土的鎏金冠饰,在我国辽宁北燕墓地和高句丽墓均有类似文物发现,是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流行的冠饰,称为鸟型冠饰。
有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
奈良地区飞鸟奈良时代的考古学遗存
古坟时代结束后,日本便进人飞鸟奈良(592-794) 时代,这是一个在奈良县内建立国都的时代。从这时开始,日本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考古学时代。
遣隋使遣唐使,给中日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隋代共有5次遣隋使,唐代有18次遣唐使。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大陆文化通过遣隋使遣唐使而直接吸收与交流,不再通过朝鲜半岛这个中转站了。
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自己的宫殿,在此之前都是茅草屋,并开始不断迁都,整体都城呈现出从南向北而迁的趋势(图十九)。
图十九 飞鸟奈良时代都城迁徙示意图
飞鸟-奈良时代对作为中央集权国家的象征的都城建设,极其重视。藤原京是持统、元明、元正三代天皇延用了16年的都城遗址,这个遗址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已经探明了藤原京和藤原宫的范围及布局(图二十)。京城东西及南北各长5.3km,平面近正方形,宫城在其中央,这点与唐长安城不同。有学者认为,藤原京是以《周礼》规定的理想化都城建制为依据所筑成的。
图二十 藤原京及宫复原示意图
平城京在规模上继承了藤原京,面积大致相同,东西约5.9km、南北约4.8km,其形制主要模仿唐长安城。全城平而呈长方形,宫城在北部中央。南面正中设象征性的都城正门——罗城门。罗城门与宫城的朱雀门相对,朱雀大路纵贯南北,全长约3.8km,宽72m。而此朱雀大路正好将全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称左京和右京。京城内有里坊与商市(即东市和西市)。这些设置和街道的名称都和唐长安一模一样,但总体面积仅为唐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 平城京(奈良)示意图
平城宫是天皇的居所和政府衙署之所在,面积约1.2平方米,从1956年开始,主要由(国立考古学研究所)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进行有计划的全面发掘。1963年,又由国家征收了宫城范围内的大部分土地,将其建成国家遗址公园。近半个世纪以来,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成年累月地不间断发掘,明确了宫城的布局,发掘出了以太极殿为首的一批重要遗址(图二十二),这些遗址均已得到妥善保护和复原。如今,平城宫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二十二 复原的太极殿
平城京内人们所穿的衣服,和唐代服装也一样,男子为圆领袍衫,女子为间色裙。唐代因布匹幅面较窄,一条裙子用不同颜色布匹拼接而成,顾名间色裙,一般用六幅制成。脚穿木屐(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 奈良时代的服饰
日本的食具,其中类似中国“虎子”造型的器物,在日本称作水瓶,而“虎子”在中国是作为男性夜壶存在的。这种器物在中日用途上的明显区别,证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着变异,甚至变得不可思议。
图二十四 奈良时代的食具
平城京始建于710,延续使用至784年,之后都城搬迁到了长冈京后又至京都,京都被称为平安京,日本平安时代肇始。平城京不仅成为废都,同时也是奈良时代的结束。
概述
奈良地区世界文化遗产
奈良时代虽不到百年,在日本文明史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痕迹。奈良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9处,其中6个为寺院,最重要的寺院为法隆寺与唐招提寺。另7处为:东大寺、春日大社、春日山原始森林、元兴寺、兴福寺、平城宫迹、药师寺(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 奈良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法隆寺是日本首批(199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代寺院建筑遗址。法隆寺保留了最早的木构建筑,建造于592年。其中五重塔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五重塔,金堂是日本的国宝(图二十六)。
图二十六 法隆寺
东大寺属于奈良公园(图二十七),奈良著名的小鹿在这里跑来跑去。东大寺建于752年(奈良时代),大佛高15米,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制大佛,重250吨。
图二十七 东大寺
春日大社是日本神社,贵族藤原氏为自己家族而建。每年八月十五,神道两侧2000多个石灯笼将被点燃,称为万灯节。日本人新年那天会举家去神社参拜(图二十八)。
图二十八 春日大社
春日山于841年开始禁止采伐以来,被严格地保护起来。经过长期封山护林,森林呈原始状态(图二十九)。
图二十九 春日山原始森林
元兴寺中的僧房是奈良时代的风格,并且连屋顶上的瓦都是奈良时代的(图三十)。
图三十 元兴寺禅室
兴福寺同为奈良时代建造,位于东大寺的对面,兴福寺的五重塔纤细优美(图三十一)。兴福寺的守护神之一阿修罗,是印度的天龙八部之一,是战神,在这里他以美少年的面貌出现。
图三十一 兴福寺
唐招提寺是759年鉴真所建。仿照扬州的大明寺而建(图三十二)。鉴真和尚建完唐招提寺之后四年,圆寂于此。鉴真的坐像,成为后代日本佛教大师坐像模仿的标本。
图三十二 唐昭提寺
朱雀门、太极殿都是在平城宫迹内,方圆约2公里,现为国家遗址公园(图三十三)。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学习了这种遗址公园的建造理念。
图三十三 平城宫迹
药师寺东塔是奈良时代的(图三十四),其它的寺内建筑则是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清代。
图三十四 药师寺的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