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浓浓的藏传佛教色彩——
赛马会上,上千顶彩帐争奇斗妍
帐篷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传下来的居住形式,起源很早,不同民族的帐篷风格各异。藏族的帐篷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独树一帜。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一时间搭起了18种颜色不同的帐篷……中间有一顶高大威严的帐篷,显得格外光辉灿烂,引人注目,它就是岭大王角如的神帐。”这说明很早以前,藏族的帐篷就已经因尊卑贵贱和家庭贫富而有了区别。
笔者有机会参加了一次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赛马会,大开眼界——上千顶形形色色的彩帐汇聚在一地,争奇斗妍,如开放在大草原上的一大片喇叭花,令人心醉。同玉树美轮美奂的服饰一样,玉树藏族同胞的帐篷与别的藏区也是不同的,除了造型丰富之外,还精致、华丽,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性。
才智和心血的结晶
玉树藏区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属于康巴藏区。玉树的帐篷,融合并吸收了其他藏区的特点和长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玉树的生活帐篷,大都用牛毛缝制而成,藏语叫“扎”或“巴”。特点是结实耐用,柔韧保暖,容易拆和驮运,不漏雨,防虫防腐,非常适合高原变化无常的天气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帐顶有采光和出烟用的天窗,里面有藏灶。盛夏季节,牧民还使用白布做的简易帐篷。
过去,只有贵族和富裕人家才拥有彩色的帐篷,制作精美,装饰绚烂。但现在玉树藏区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普通的家庭都纷纷置办彩帐,用于婚庆、野游和一年一度的赛马会及其他节会。各地藏民赶来玉树参加赛马会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帐篷的好坏,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所以,制作漂亮的彩帐,已成为玉树民间的一种风潮和时尚。赛马会上的漂亮彩帐一年比一年多,与玉树歌舞和服饰表演一样,日渐成为这个盛大节日里的三大艺术景观。
玉树彩帐种类繁多,有普通家庭休闲帐、贵宾帐、官帐、僧帐等许多种。彩帐大多用厚厚的白帆布做成。帐篷的帐脊和帐坡呈斜线,连接下垂的帐壁,里面用柱子、横梁和诸多撑杆支起,外面用拉绳拉紧固定在地上。玉树彩帐多是八角形,也有四角形和多角而不规则形态的。帐脊、帐坡、帐檐及帐壁的连接处,均以黑布或蓝布压边,帐檐上挂饰一圈彩绸香布的檐帘或者丝穗,随风飘动,非常好看。斜向的帐坡和下垂的帐壁上,大都镶有醒目艳丽的彩色图案,如藏传佛教气息很浓的福瓶、法轮、宝伞、双鱼、海螺、吉祥结、莲花以及变形的日月山水和花草鸟兽等纹样,色彩和构图夸张大胆,绚丽多姿。有些彩帐的拉绳上还装饰着红色的绒球,从远处看,悬空出现了一个个红星点,十分好看。玉树彩帐,千姿百态,每一顶都是不同的,渗透着各个家庭不同的审美理解和追求生活美的心愿,给人喜庆、祥瑞、神秘和丰富多彩的强烈的视觉享受。
彩帐一般扎在平坦近水的地方,避开高坡和洼地,是为了防风防雨和取水的便利。帐篷架好后,还要在四周培土挖沟用以防风和防水。帐篷外面一般都会插一杆经幡,垒一个祭台,以驱邪求吉。帐篷内,正中尊位设神龛,点酥油灯,供奉佛像。装饰华丽的大贵宾帐,地上还要铺上很多精致的花地毯。骞马会上的帐篷,大多依傍穿过这片草原的扎曲河逶迤而居,像给小河镶上了一路花朵般的边饰。也有的离群索居,扎在山的缓坡处,意在闹中取静。
近年又有些彩帐,花样翻新,在帐门外增加了前厅引帐,延伸出一大块帐坡来,装饰华美,造型别致大方,空间也扩大了。最为壮观的大帐(格毛齐)大到可容纳五六百人,可在里面跳舞和聚会。叫“喇格”的喇嘛帐也很大,可供数百喇嘛在里面居住和活动,帐外插一杆红、黄、蓝、白四色经幡旗帜做标志。
玉树彩帐大多是各个家庭自己精心设计和亲手缝制的,倾注着玉树藏族群众艺术创造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心血,所以风格造型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玉树帐篷艺术。宽大、豪华和装饰精美的彩帐价值二三万元,一般的也在五六千元以上。笔者遇到一对来玉树旅游的英国中年夫妇,为玉树藏族特色的彩色帐篷而喜而爱,毫不犹豫地以1000多美元买走了一座精美的小彩帐,上面的八宝图案都是主人一针一线用手绣出来的,非常精致。
玉树人的骄傲
建筑从来就是一种艺术。藏族同胞的帐篷,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是可以移动而且轻便的民居。爱好高原江河山川之美和宗教文化的藏民族,悉心营造和美化自己一年四季赖以生活的帐篷,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艺术审美的强烈追求。玉树彩帐,造型独特,图案醒目,装饰华美,民族特色浓厚,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不仅在青海,而且在我国所有藏区都是遐迩闻名的。
玉树彩帐作为民间实用艺术的载体,随着玉树州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多采,更加富有内涵,最终成为康巴藏区充满活力的一门独特民俗文化,这是玉树人的天才创造,也是他们的骄傲。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20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