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掌握了提取、应用植物、矿物染料的技术。其中以来自植物的色素为主,并把它应用到纺织物的染色上。在崩尼、博嘎尔两个部落,植物染料有18种,矿物染料只有1种,且属媒染染料。从染色方法上,他们已学会使用直接性染料和媒染性染料。例如,各部落广泛使用的一种叫“达命”的藤根,属红色染料。人们把这种染料直接与天然纤维或织物一起煮1个小时以上,使其呈红色。这种直接性染料,还有染黄色的“色鲁芒”树根,“惹力立”树叶、染藏青色的“当工米希”果子、染黑色的“古肺”树脂汁,“阿都”草、“窝阿拉蒙”草、“窝阿黑泥”。“孙根”树叶是各部落喜欢使用的染料,它含有黄色素,但不能直接在纤维上或其他织物上着色,必须以一种含有硫酸盐的矿物质“令弓”作媒染剂,合在一起约煮1个小时后,才能把织物染成黄绿色。此外,用“达衣达下”、“亚白背叶”和“约布布精”等三种树叶捣烂、水煮,可染成藏青色。这些两种以上树叶合煮后,能生成不溶性的色淀。在染色过程中,珞巴族还用控制施染时间的长短所造成的色泽深浅不一,来达到颜色不同的效果。如将“当工米希”果捣烂,与纱线一起煮半个小时,纱线呈浅天蓝色,如煮上2个小时,就呈藏青色。用“孙根”、“令弓”与纱线一起煮半个小时,纱线呈米黄色,如煮一两个小时,则呈黄色。值得指出的是,珞巴族根据染料,媒染剂的相互作用,颜色的遮盖作用及织物对色淀的吸附性能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染色程序和配方,从而进一步掌握了套染的技术,染出几种间色(杂色)和复色的方法。例如套色时,要遵循先黄后红,先绿后黑的程序。如将“达衣达下”、“亚白背叶”和“约布布精”等三种树叶捣烂,与纱线一起煮一两个小时后呈黄色,然后取出拧干,与“达命”藤根一起煮两三个小时,纱线就呈深红色。又如用“约佑”、“多督怒固”两种树叶捣烂,与纱线一起煮一两个小时,纱线成草绿色,然后取出拧干,与“固肺”树脂汁一起煮一二个小时,纱线就成黑色。这是根据颜色的遮盖作用而规定的。如果先染红后套黄,先染黑后套绿,就会达不到预定的目的。此外珞巴人还根据不同的织物染料,采用不同的染色方式和选用不同的染料,以达到更好的着色效果。如博嘎尔人采用捣烂的“阿鄂”草和羊毛线一起装入葫芦,放入适量的水,用草木灰封口,然后挂在火塘上方加温,四五天后取出羊毛线,不漂洗,直接拧干,毛线呈黑色。这种用浸渍发酵的染色技术,比煮染方法工序更简单,色泽更佳,且耐久。珞巴族对色淀的性能也很重视。如崩尼人染着黑色和藏青色,都用“约佑”、“多督怒固”和“固肺”等三种染料套色,而且工序相同,其差别在于选用树种相同,树龄不同所分泌的“固肺”。染黑要用树龄长的“固肺”脂汁,染藏青就选用树龄一两年的。
资料来源: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