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尼西亚语族
美拉尼西亚语族属于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分布在印尼以东、赤道以南,太平洋西南斐济、新几内亚、俾斯麦、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斯等岛屿上,包括斐济语、安布里姆语、利富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
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太平洋西南部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民族集团。包括所罗门人、瓦努阿图人、新喀里多尼亚人、斐济人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人,共约110万人(1978)。属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皮肤黝黑,头发卷曲,阔脸宽鼻,颌部突出。使用多种语言,属南岛语系美拉尼西亚语族。美拉尼西亚人的祖先可能早在5000年前从东南亚陆续迁入。19世纪初英、法等殖民者侵入时,社会处于原始公社制解体的不同阶段,东南地区已出现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早期国家,一般仍保留氏族部落组织。
美拉尼西亚语族的语言除有南岛语系的一般特征外,辅音有2个齿间音,7个软腭化音。还有4个二合元音。名词按表示的事物对所有者关系的亲疏可分成两类。数词有五进位计数法。动词有人称和数的语法范畴,用加短尾代词表示。
斐济岛约有20万人使用斐济语。斐济文采用拉丁字母。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为南岛语系的语族之一,分布在赤道以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关岛、吉尔伯特、特鲁克、波纳佩、帕罗、雅浦、瑙鲁、帛硫等岛屿上,包括马绍尔语、查莫罗语、吉尔伯特语、特鲁克语、波纳佩语、帕罗语、雅浦语、瑙鲁语、乌利蒂语、库赛语、塞班语、耶鲁脱语。
密克罗尼西亚人(Micronesians),包括查莫罗人、加罗林人、马绍尔人、瑙鲁人和吉尔伯特人等支系,约20多万人(1978)。在体质特征上为一混合人种:西部与马来人相近;愈往东愈接近波利尼西亚类型,直发或波状发,高身材,浅褐色皮肤;愈往南愈接近美拉尼西亚类型,卷发,矮个子,暗褐色皮肤;中部则为三者的混合,以加罗林人最为典型。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语言的特点:有软腭化辅音,有元音同化现象。名词有数和领属格范畴。人称代词有复杂的数和分类系统。动词或动词前的时态助词加前加成分表示人称和数。
密克罗尼西亚语族的分布及使用情况:马绍尔群岛约有2万人使用马绍尔语,马绍尔文采用拉丁字母。关岛约有4万人使用查莫罗语。查莫罗文也采用拉丁字母。吉尔伯特群岛约有4万人使用吉尔伯特语。特鲁克群岛约有2.5万人使用特鲁克语。波纳佩岛约有1.5万人使用波纳佩语。帕罗群岛约有1万人使用帕罗语。雅浦群岛约有5000人使用雅浦语。瑙鲁岛约有5000人使用瑙鲁语。加罗林群岛约有4000人使用乌利蒂语。库赛岛约有3600人使用库赛语。
参考资料:彼得•贝尔伍德:《南岛语系的扩展与南岛诸语的由来》,《民族译丛》,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