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广泛搜集、整理畲族古籍资料,对于全面深入地研究畲族历史,了解畲族人民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作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文字类:
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其传统文化以文字为载体主要有3种形式,即畲族歌谣唱本、畲族巫师科仪唱本和畲族家族谱牒文书。歌谣唱本是畲族民间最主要的文字资料。这些唱本在家族中一律公开传阅、传抄、传唱。唱本内的文字以汉字为主,兼有别字、造字和特殊的符号。唱本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宗教、礼俗、文学、农事等各方面。畲族歌谣中有歌唱历史传说的“古老歌”;有移植于汉人小说、唱本和民间故事的“唱戏名”;有男女恋情的“有缘歌”;还有行路做客的“出门经”等等。畲族巫师科仪唱本、畲族家族谱牒文书存量也较多。
畲族契约、文书、档案等除了大量散见于民间外,还由各级地方档案馆、资料室收藏。如在上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就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边民调查,在福建省的调查中留下了大量的表格资料。又如福建师范大学地方史研究室存有清代畲民向地主承租土地的契约。还有福安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26日城关4家畲民轿夫联名给县长高诚学的报告呈文等。
图画类:
与畲族有关的图画主要包括清朝乾隆年间皇家绘制的《皇清职贡图》,画内有相关的畲族资料和家族祖图。今藏的祖图多为清代物品,以麻布、土布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以条状横幅长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组合而成的。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展示了畲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文化习俗等。畲民家族祖图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在福建、浙江、广东等省。
人物类:
畲族文人在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有明代蓝仁、蓝智两兄弟以及清代雷鋐、蓝鼎元等。蓝仁、蓝智被誉为“崇安二蓝”,有诗作《蓝山集》(蓝仁著)、《蓝涧集》(蓝智著)行世,二者合称《二蓝集》,收入《四库全书》;雷鋐著有《象山禅学考》、《阳明禅学考》、《经笥堂文集》、《读书偶记》、《励志杂录》等;蓝鼎元在清朝雍正年间,曾受命上京分修《大清一统志》,又任广东省潮阳县令,继任广州知府,有“南包公”之誉,今有后人编写的《蓝公案》行世,其著有《鹿洲初集》、《东征集》、《女学》等。
畲族文化精英中还有祖籍江西永修县的“样式雷”家族,其为清代著名的建筑世家,7代人都是清宫“样式房”掌案。我国申报的世界人文遗产中的古建筑设计绝大多数出自“样式雷”之手,“样式雷”保留下来的大量书信、碑铭、建筑档案等都藏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图书馆等处。
碑刻铭文类:
有关畲族社会、家族的碑刻、楹联等,主要散见于畲族乡村、祠堂等地。福建省已经发现了多方面反映清代官方颁布的政治文告,即畲族“免差徭”、畲族乡村“禁骚扰”等内容的石碑,还有关于路、桥、祠堂修建的石碑等。由于畲族主要散居分布的特点,有些石碑上落款是畲汉两个民族的署名,如关于赣南王阳明祠修建的碑文中就有畲汉两个民族共同署名。
其他:
还有许多中外著名学者对畲族进行调查的有关资料,如《浙江省少数民族志》中就收集了德国学者史图博的《浙江敕木山畲民调查》等,原文是德文,经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