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地区较为普遍、熟知的节日有春节、吃新节等。与汉族相同,春节也是侗族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但各地区过春节的方式略有不同,北侗乡部分地区过春节的方式与当地汉族差不多;而在南侗族地区,若是村寨里建有萨坛,那么当地人首先要在年初一或初二的时候,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还有除夕夜吃年羹饭的习惯。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而在初三的时候请客吃油茶。宣恩地区的侗族有一天过两次年的习俗,称为过重年。“吃新”是侗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侗族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北侗地区有些村寨把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定为吃新节,有些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仪式。南侗地区的吃新节则在六月十二,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一些不同的日子。
萨玛节的高潮是一千多人共同跳起“多耶”舞 宁坚摄 引自民族画报
有些地区还会在农历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过侗年。目前只有小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过侗年的传统,这些地区把春节称为大年,把侗年称为小年。有的地区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同,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过侗年期间,当地一般会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等活动。
侗族地区还有吃灶饭的习俗,将新鲜社蒿采撷回家,掺合糯米和其他一些辅料后蒸或焖制后食用,其目的是防疫去瘟,求得健康。
此外,侗族还有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或活动。例如斗牛节,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举行。侗族每个村寨几乎都有为比赛而饲养的“水牛王”,“牛王”的圈称为“生宫”。“牛王”一般有专人饲养,其吃的食物除了饲料,还有蜂蜜、猪油等,可见侗族人民对此的重视程度。还有“为也”,这是个音译的名称,是做客的意思,它特指村寨之间互相访问的集体客人,这是侗乡规模最大的社交和娱乐性活动,一般在春季或秋后举行。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一带的“为也”队伍多以歌队或戏班为主。活动参与人数从10人到100人不等,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场面十分热闹。与之类似的还有南侗地区的“为嘿”“为顶”“行歌坐月”等活动。“为顶”“行歌坐月”是村寨男女青年之间互访、社交的活动。还有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辰日“林王节”,是纪念侗族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宽的节日(图为萨玛节上盛装的侗族姑娘。宁坚摄,引自民族画报)。
此外,还有镇远报京侗族农历三月三最隆重的社交节日“三月三讨葱蒜节”;都柳江流域侗寨四月八日前后的种棉节;贵州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侗族人民,在每年的正月初三举行的“抬官人”团拜的活动;剑河小广一带侗族的采桑节和娶亲节等;贵州、湖南、广西的侗族群众广泛开展的“抢花炮”。侗族人们喜爱唱歌,有各种各样的歌会。
与汉族相同,侗族同胞也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不过,有些节日在侗族地区的过法与汉族地区略有不同。例如,在过八月十五中秋节时,侗族人们除了吃月饼、赏月外,北侗地区的人们还有“八月十五哥送饼”的活动,以此促进男女青年的社交。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