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民喜爱音乐,喜欢歌唱,可以说彝族人民是用音乐和歌声伴随人生的。童年时代唱童谣,青年时代唱情歌,壮年时代唱苦歌,年老时唱古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的对象唱不同的歌。如少年儿童在明月清风下唱的是《玩月亮》,迎接客人时唱的是《迎客歌》,对酒当歌唱的是《敬酒歌》,劳动生产时唱的是根据不同的劳动内容的劳动歌(刘军供图)。
各地彝族音乐风格不尽相同。大小凉山的彝族由于生活在山高水险的地方,其音乐旋律就像从大山中悠悠飘来一样;贵州彝区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其音乐旋律充满了沧桑感;云南楚雄彝族音乐旋律高低明显,音律节奏明快,效果显得无比热烈;红河彝族音乐装饰音较多,显得神秘莫测。
凉山彝族音乐结构形式比较简单,有时增减几个音或改动某些音符,便成为一首新的曲子。有时歌曲不需要完整的乐段,只用一个乐曲的调子反复歌唱,在句尾加一点轻微的变化即可。凉山彝族音乐的曲词结构虽然单调,但高亢雄浑,节奏悠长宽广,在潇洒自然的旋律中,饱含着抒情。不同的旋律的旋律只使用1、2、3、5、6等五个音阶,而没有4、7两音阶,也没有明显的变调。有时甚至只使用6和3两个音,但任然能表达出优美的感情和丰富的内涵。
在撒尼彝区,许多乐曲的旋律是固定的,如情歌和苦歌,演唱者即兴填词即可。撒尼音乐以1、3、5音为主旋律音符,6音用得很少,4和7音几乎不用。集体合唱时有谐和音和声,但没有变调。由于撒尼歌曲使用的是1、3、5大音阶音乐,因而歌曲都很明快、响亮。
彝语本来身就极富音乐感,说话就像唱歌一样,所以彝族人民具有很高的音乐创作的天赋。许多歌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在中国大型文艺晚会上频频出现。彝族代表性的歌曲有《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马铃响,玉鸟飞》《火把节的火把》《在一起》《西山谣》《情深意长》《快乐的诺苏》《赶圩归来阿哩哩》《阿西里西》等。一些隆重的会议也经常是在彝族音乐声中开幕和闭幕,如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开幕时播放的音乐是《阿西里西》,闭幕时播放的歌曲是《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老铁供图)。
参考资料:黄建明著《中华民族之旅•走进彝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