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仡佬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岩旮旯”的仡佬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战争 2018年01月10日 阅读量:

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全景

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民居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仡佬族民居差异很大。仡佬族多数住在山区,过去有民谚:“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仡佬族同胞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但内部却是木结构吊脚楼。居住在贵州省遵义、仁怀、道真、务川一带的仡佬族同胞,自然条件稍好。房屋后竹木葱茏,屋面覆盖小表瓦,四壁皆装木板壁。若是土坯墙、夯土墙或者篾条墙、篱笆墙,则刷白灰,清爽明快。

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巴渔村民居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仡佬族皆聚族而居。房屋靠山而建,朝向不一,大都为四列三开间,正中一间多为退一柱再装面壁和正门“吞口”式的堂屋,使房门与屋檐有大约1.5米宽的空间,以利乘凉和做手工活。堂屋墙上设神龛供奉祖先和神灵,房中间很少放固定的多余的物品,作为家人欢聚和待客的场所。左右两间是小二间称“坐屋”,为厨房和卧室。房屋四周起有半米高60厘米宽的石砌护墙地基,使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形成落差,房屋显得高大宽敞,且冬暖夏凉,干燥舒适。房屋两侧建有畜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木板围栏,也有用来装柴草的。

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巴渔村民居的堂屋

  聚居石阡的仡佬族民居为不封闭的院落式,即三合院式。主房是建在高台基上的瓦房,两侧厢房是干栏式吊脚楼,楼下为畜圈、存烧柴处,楼上住人,放置粮食和杂物,所形成的院落都铺着石板,以利秋收时作晒场。

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巴渔村民居的厨房

  石阡花桥一带的农村,栋栋小楼飞檐翘角,竹木掩映,秀丽迷人。这些仡佬族民居都不太大,但出檐很深,檐下空间成为开放式仓库,秋收时节,家家户户的檐下挂满金灿灿的包谷、红艳艳的辣椒,一派丰收景象。民居平面呈曲尺形,正屋是四榀(一个屋架叫一榀)三间,明间有“吞口”。正屋一侧加建厢房,飞檐翘角小巧玲珑。厢房都是两屋,而且多为吊脚。底屋关牲口,堆柴草,放农具。楼上环以直棂栏干,檐下晒衣物。飞檐翘角不仅美观,而且对增加室内采光和室外使用空间有重要作用。这种翘角楼的封檐板刷上石灰,分外醒目。逢年过节,门窗、立柱遍贴对联,喜庆气氛更为热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