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苗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白苗”服饰,丢弃在墙角的美丽符号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杨娟 2018年01月09日 阅读量:

  一个有着优美服饰、传统风俗的民族,经过时代的洗礼,很多年轻人在今天却丢弃了本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手艺,这是喜悦还是悲哀?

  “白苗”是苗族的一种,因着白衣而得名。在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生活着十几户“白苗”。

弃置的纺车

  从小,我就在这个寨子长大、读书,与苗族同胞们融洽地生活,学他们的语言,领悟他们对人的热情和宽容。那时,满寨子的苗族穿的都是自制的黑白相间的衣裙,女子的头上还要绾上一把牛角似的梨树做的木梳,随着走路的节奏一摆一摆的,煞是好看,她们精美的服饰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挑花

  “白苗”妇女的服饰是最简单也是最讲究的,在黑白相间的衣服肩膀上配上两条挑花的带子,于不张扬中透出“白苗”妇女的美丽和大方。“白苗”制作衣服的过程十分复杂,一件衣服要一年左右才能制成。在地里种上火麻和原麻,开花时割来一匹一匹地晒干,再一匹一匹地接在一起。这是一件手工活,需要很长的时间,“白苗”妇女走路时手里都拿着麻匹在接。接好后,在纺车上纺成麻线后用石灰柴灰煮,煮软后洗,这个过程需要半个月左右。洗好后,原本绿色的麻线就变成了白色。把白色的麻线放到织布机上织,织好的麻布是硬的,用柴灰煮一次,煮好后洗干净,晒干。这样洗、晒,反复三四次,布就变软和了。麻布用石蜡或方蜡点成各种图案后,用黑色的染料染,染好后用清水洗,洗了再用热水把蜡煮化,这样,蜡点的地方是白色的花,其余的地方就是黑色的,这是点花。最讲究的要算挑花了,要数着麻线用绣花针把彩色的丝线绣上去。数错了一根,绣出来的花纹就是乱的,因为是一针一针挑上去的,所以叫挑花。这个工序要的时间最长,三四个月才能挑出一件衣服的花带。“白苗”的裙子我觉得用百褶裙来表示更为贴切,一条裙子上面均匀的褶皱就有三四百个。到冬天时,这裙子还可以御寒。

  离开寨子已经20多年了,这次采访,本来是想再详细写一写她们服饰的特点和制作方式的,但当我走进这个寨子时,从前认识我的苗族同胞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却没有绾着木梳、没有穿着挑花的黑白服饰,她们跟汉族一模一样。那一刻,我有点茫然。要不是她们互相说话时用的还是民族语言,我很难辨认出他们的民族来。

  在采访时,我找不到一个穿着传统服装的“模特”。东家借衣服,西家借裙子,好不容易凑成了一套完整的妇女服饰。可是年老的不愿被拍照,年轻的姑娘不会绾头发带牛角梳子,再加上害羞,也不愿意照相。我只好把我与她们的深厚感情当做一个筹码,说了个把小时。在老人的首肯下,一个小媳妇才算是勉强让我拍照。于是好一阵忙乎,要请老人帮着挽头发、带梳子,还要比对好衣服裙子的穿法,才羞答答地站在我的镜头前。受时代影响,“白苗”妇女们开始不自己做衣服穿了,做衣服的纺车丢弃在墙角没人过问。没有失传的只是挑花这门技术,随便一个年轻的苗族姑娘都会。年轻的是这么说的,“现在谁还有闲心自己栽麻来做衣服,在商店里随便买一件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牛仔裤和T恤既好看又方便,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地里的活忙都忙不过来”。年老的说,“就说绾木梳吧,在人多时不注意就要碰到别人,为这还与好多人有过口角呢。干活时,牛角木梳不是碰断这棵包谷杆,就是被豆藤拉住,太不方便了,现在不绾了,倒轻松了许多”。

  我一遍又一遍看那些照片,怅然若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