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地区 > 自然人文景观  > 详细页面

酉阳县桃花源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张淑丽 2017年12月11日 阅读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

  因自古武陵山地区“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皇命戒律,酉阳桃花源景区在武陵大山中沉睡了千年,被广泛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呈现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绝美的“世外桃源”景观。

  酉阳桃花源景区先后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户外运动基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等多项殊荣。

酉阳县桃花源

  酉阳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森林覆盖率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县,是重庆唯一不享受高温补贴的区县,是“火炉”重庆名副其实的“凉都”。酉阳桃花源景区距重庆市主城300公里,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广场、桃花源风情小镇、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和梦幻桃源实景剧等八大部分组成,集岩溶地质奇观、秦晋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休闲养生文化、运动康体文化于一体。

  古桃源的太古藏书、观音坐莲、石鸣钟鼓、桃涧流红、秀才看榜、玉盘仙迹等景点,与桑竹田园、亭台楼阁、栈道廊桥、寺庙祠堂等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伏羲洞位于桃花源风景区内,最高空间79米,最宽处50米,平均宽度30米。洞穴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发育的纵向洞穴系统,分布在110米高度之内,已测长度2462.5米,洞穴表面面积60400.8平方米,洞穴容积2321977.8立方米,洞穴发育特征明显。受岩性、地层产状及其与排水道关系三要素的控制,洞穴类型为大型地下河性质,洞穴岸顶的汇水面积大,故洞穴规模及空间巨大。

伏羲洞

  重庆酉州古城是一条全长1.3公里的民族风情街,集土家族、苗族建筑、民俗风情于一体。酉阳古城依山而建,是一座展示土家族建筑、历史、民俗、文化的“博物馆”。

酉州古城

  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镇,紧邻渝湘高速公路桃花源下道口,是桃花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734公顷,分东、中、西3个部分5个景区,森林覆盖率80.4%。

酉阳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是渝东南重要门户。全县面积5173平方公里,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县,辖38个乡镇,人口85万,其中主体民族为土家族、苗族。

  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这三种崇拜形式构成了土家文化的基本架构,土家摆手舞、土家吊脚楼、木叶吹奏、面具阳戏、傩戏、打绕棺、梯玛跳神是酉阳最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文化珍宝。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主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之一。是以摆手为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2001年10月,原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来酉阳看望老区人民时,在桃花源广场与酉阳各族群众同跳摆手舞,并欣然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

摆手舞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山寨里,吊脚楼是土家人所喜爱的住宅。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土家吊脚楼

  “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高坡上种荞哪用灰,哥妹相爱哪用媒;用得灰来荞要倒,用得媒来惹是非……”木叶情歌是一种土家族人用木叶吹奏出来的音乐,是一首情歌,情歌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真诚和勇敢追求的精神。来源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首民歌,也是土家摆手舞的伴奏。木叶情歌以歌传情,是千百年来酉阳土家小伙向心上姑娘求爱的独特方式。

土家木叶情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