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文学以锡伯诗歌较为见长,锡伯族的诗歌种类十分丰富,可以分为七个类别,分别是西迁诗、卡伦诗、萨满诗、念说诗、牛录诗、双语诗和新潮诗。
公元1764年,清朝平定新疆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从东北地区抽调锡伯族军民迁居新疆,驻防伊犁地区。生活于东北地区的一千余名官兵连同家眷共五千余人于乾隆二十九年四月踏上西迁征途。锡伯族西迁戍守新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西迁使锡伯族从此一分为二,分居于东北与新疆地区,锡伯族西迁之后,为保卫祖国领土、发展边疆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锡伯族别具特色的西迁诗。西迁诗以清朝末年著名的锡伯族诗人锡笔臣的《离乡曲》和现代锡伯作家管兴才的《西迁之歌》为代表作。
在锡伯族的民间文学中,也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民间谚语。在锡伯族的民间故事中,《章京和他的女婿》讽刺了吝啬贪财的岳父;《燕子》《三兄弟》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德;《穷姑娘和富姑娘》斥责了贪婪和自私,教育人们要善良正直。关于人参的许多传说则富于神奇幻想色彩。
锡伯族也有较为完善的书面文学作品,以顿吉纳的《顿吉纳的诗》为代表,体现了锡伯文学的最高成就。顿吉纳为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公元1826年,在锡伯族大举西迁60周年之际,他随清军调驻伊犁,在伊犁察布查尔见到骨肉同胞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著名抒情诗。
锡伯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通晓多民族语言,被称为“天生的语言家”。锡伯人有进行文学翻译的良好传统,他们借鉴吸取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学精华,通过吸收再创作的模式提炼发展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如锡伯族家喻户晓的《依兰古伦舞春》《东周列国志》《岳飞传》等。
近代时期,锡伯族年轻学者锐意创新,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中外名著,创作了《劝学歌》《老妇泪》《戒烟歌》等诗篇和话剧作品。新中国成立之后,锡伯翻译家除翻译了许多现代汉文文学作品如《阿Q正传》《白毛女》等,也翻译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如锡伯著名翻译家哈拜翻译了哈萨克族著名的文学作品《阿拜之路》。
参考资料:《锡伯族简史》编写组:《锡伯族简史》,民族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