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毛南族 > 热门推荐  > 详细页面

毛南族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宋 祺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毛南族的歌舞艺术种类虽然不多,只有在举行“肥套”等宗教活动时才出现,但由于这些歌舞艺术保存着完好的原生状态,舞蹈语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毛南族的歌舞比较简单,乐器也不多,主要伴奏乐器有长鼓(也叫黄泥鼓、祥鼓)、木鼓、手鼓、铓锣、小铜锣,另外有时还用到钹、木鱼和碰铃,古时还用唢呐、箫、笛等(左图为毛南族葫芦琴)。

  毛南族宗教祭祀时的敬神乐舞和丧葬祭祀乐舞,前者由掌管敬神法事的“婆套”(师公)主持,用民间打击乐器伴奏;后者由掌管送终法事的“吉生”(道士、先生)主持,有打击乐队伴奏。伴奏乐器主要用在敬神还愿活动与驱鬼活动中,道公演唱时则只用打击乐器伴奏。

  毛南族民间舞蹈主要是师公、道公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表演的,师公或道公身着各种服饰、扮演成各种神的形象进行舞蹈,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又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毛南族主要宗教祭拜祭祀活动有“肥庙”“肥套”“肥虾”等。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当数“肥庙”和“肥套”。“肥庙”主要是集体祭拜、祭祀三界公,而“肥套”则是单个家庭举办的还愿祈福仪式。

  毛南族傩俗“肥套”活动先后有十几个舞蹈场面,包括“穿针舞”“社王舞”“瑶王舞”“送花舞”“男女双人舞”“猎人舞”“贺筵舞”“雷兵大刀舞”“雷王大刀舞”等。舞蹈活动均由一班师公主持进行。当主唱的师公念“请哪种神”时,即由师公戴上该神的木面具出场舞蹈。表演形式多为独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和四人舞的。每个舞者代表一个神灵,由不同的面具形象、服饰、动作、歌词和音乐来表达。舞蹈的基本动作有软拜步、起伏碎步、甩袖、绕手轻拜、跳小步和辗转绕圈等,动作轻柔悠然,气氛庄重肃穆。

  毛南族木面舞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也有表达喜、怒、哀、乐和狩猎、战斗、耕作动作的。舞蹈中男子展现结实的肌肉、强健的体魄的舞蹈动作,成为男性美的标志;而展现胸脯和臀部的丰腴、滚圆的舞蹈动作,成为女性美的标志。

  2008年11月,文化部命名下南乡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毛南族面具舞之乡。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南人在民歌、师公音乐以及宗教活动中的舞蹈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渐融合、提炼,形成了毛南戏,也称毛南师公戏。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集歌舞、话剧、民谣曲调及师公的木面舞于一身,由演员带着木面具边舞边唱,对白和歌舞并用。唱腔或出自师公调,或出自毛南族民歌,也吸收壮族“唱师”和汉族音乐的一些腔调。其舞姿优美,画面和意境富有诗意。

毛南族打猴鼓舞

参考资料:谭自安《中国毛南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