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间祭祀活动,都直接与他们自远古传承的萨满教信仰有关,满族家庭祭祀仪规基本包括朝祭(祭祖祭神)、索伦杆祭天、夕祭(背灯祭,祭星)和换索(祭柳祈福)等四大类。
祭祀前准备,首先要择定祭祀吉日,并提前三日斋戒沐浴,以示郑重;着手备办祭祀供品与清理祭器。祭祀所用供品,主要为黄米或糯米糕饼(饽饽面点),米酒和“福肉”。供酒以蒸熟的米饭加酒曲发酵酿制,做好两坛,放西炕下左右各一。供“福肉”所需之猪,以健康、纯黑色为宜。
索伦神杆需安置在院庭内东南方位,配石头基座。祭器包括神板、祖宗匣、香碟、香炉、香筒、烛台、扬手架和五彩线索等。祭器的摆放各家族不尽相同。较为完备者,西墙、北墙各一块神板(或在西墙分南、北安设), 各置于三角形木架(俗称“扬手架”)上,分别为朝祭、夕祭神位。平时其内装有神像、家谱、挖单等祭祀所用之物。祭祀前先在朝祭神位前的西炕上摆放供桌,上置糕(以盘盛)、酒(以盅盛)和木制香碟,其数量各家族不同。一般为糕九盘、酒三盅,香碟二至六块。西墙神位下或西北角,挂一布(或纸)口袋,民间称之为“万历妈妈”或“佛陀妈妈”,“内贮五色线绠,长可六七丈,名曰锁”,即民间所称之“索绳”或“子孙绳”,供树柳枝换索(祈福)时所用。
将祭之日,把所有应用的祭器涮洗干净,将祖宗匣内神像、家谱等取出挂于扬手架上,香碟摆放整齐,用上次所剩香灰铺在底层,并备好新香。
一、朝祭
满语称“渥扯库”。实为祭祖敬佛,祭祀西墙(满族尚西)所供诸神。包括佛、观音等有具体画像者,也有的将本家家谱挂于西墙一同祭祀。其祭祀仪式大体分为摆供、上香、敬酒、叩拜、领牲、省牲、煮肉、摆件、献祭、吃福肉、收贮祭器等程序。
旧时满族各家西屋西墙上,均供有神板,亦称祖宗板。板上用满文写“白山黑水,源远流长”。板沿下粘有各色挂钱(以所属旗色而定),板上置祖宗匣,旁悬妈妈神袋。匣中有祖先影像、宗谱、诰命书、香碟等。祭报时,在祖宗板下设一供桌,上置各类祭器及祭品。并杀一公猪,以煮熟的大块肉供于祖宗,意请祖先享用。而后依次行磕头大礼。礼毕才可看祖先影像及宗谱。此祭祖习俗旧以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满族最为典型。
隆冬,萨满传承仪式在小院举行 张学慧摄 引自民族画报
朝祭具体程式为:
(1)上香献酒。献酒三次,行叩头大礼。在没有职业萨满的家族中,多是由家族长亲自进香、酒,并率众叩头,民间也称之为“磕哑吧头”。如有萨满或精通其仪式者,则以其为“执事人”,献神时读祭词祷告。
(2)省牲煮肉。献酒后便是领牲、省牲仪式。“领牲”是满族萨满祭祀中的重要环节,灌酒于猪耳后,猪是否摇头,表示所祭之神是否接受这口猪为供品,如不接受,以下的仪式就无法进行,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如已“领牲”参加祭祀者一起磕头谢神,皆大欢喜;如不领牲,众人也要磕头向神乞求,并再次灌酒,直到“领牲”。如多次仍无效,只好换猪重新开始程序。
(3)供肉行礼。此为祭祀的核心部分。如家族有萨满者,诵神歌跳神等多于此时举行。其一般仪式为猪肉煮熟后“拿件”,将猪各部位肉各切一片集中置于一碗内,供于神前,以代表全猪。其后为摆件仪式,将煮熟的猪肉按事先解开的各部位,在供桌上按原猪位置依次摆放,尽量以全猪形状敬献诸神。献神时,众人叩头行大礼。
二、索伦杆祭天
满族古老的祭天神“还愿”礼仪。“索伦”为满语,意为神。故又称祭神杆。过去,满族庭院基本都立有索伦杆(神柱),大致腊月二十三日供立,松木为杆,高三丈五许,立于有中孔的石墩上。杆首置圆型锡斗,斗上插八旗旗号。作为祭天象征,斗内放置猪碎肉和五谷杂粮,专让喜鹊、乌鸦等天鸟来食,谓之“神享”。三日内啄净,则喻瑞兆。
祭祀时,烧香祷告,省牲,煮福肉。将放置祭品的供桌置于神杆下,主人率家人跪于桌前,三叩祭之,手托香碟并环撒米三次,用满语诵文并唱祭祀歌。祭毕,全家在神杆下食福肉,来往行人也可进门分享。
每逢正月十五,索伦杆上挂灯笼或冰灯,族人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供上祖宗神牌,焚香祭祀祖先与天神。
三、夕祭(背灯祭)
满族传统家祭习俗。亦称“佛托妈妈祭”,佛托为满语,直译为求神降福的柳枝,转意是祈求子孙平安兴旺。于朝祭之日傍晚(有的定于星星出全之后)开始举行。所祭者为北炕(或西炕靠北)神位。因此供桌祭品放北炕神位前。其摆供、上香、献酒、领牲、拿件、摆件等诸仪式与朝祭无大区别,只是供品(香碟和酒、糕、饼)数量或略有不同。背灯祭大概源于满族先民的“星祭”习俗,因室内有光亮不易看清外面的星星,所以要熄灯止火。
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的背灯祭较为典型。每年冬季选日祭祀。祭时,需遮严门窗,在供桌上摆有大块熟猪肉及“满洲饽饽”等,主人率家人长跪于桌前,并灭灯关门,然后诵祝辞,行三叩首大礼,待女神领受后燃烛启门。
图为祭祀家神 张学慧摄 引自民族画报
四、换索
祭柳枝求福仪俗。“索”或写作“锁”。索为彩线结成之棉绳,沿缝夹以五色如意布条。以新彩线换儿童脖上所带之旧彩线即为换锁。是谓避险图吉。而祭祀时所用柳枝,是因柳为旺盛之树。故此仪式主为祈求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作为附属内容,多在朝祭过程中同时进行。
很多家庭在小儿戴索前后,把煮熟的面食供品也夹在树枝上,令小儿抢而食之,谓之“抢福”,并谓抢得越多越好。换索仪式的最后,要把“索绳”整理好,重新装在“妈妈口袋”中,挂在西墙北侧。这个口袋在民间看来,就是生育女神“佛陀妈妈”的化身。
五、满族传统禁忌
满族民间祭祀活动如此神秘庄重,其仪规和禁忌也体现在平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满族以西为贵, 西炕俗称“佛爷炕”, 供有祖宗神位,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祭天神的索伦杆须设立在大院内东南方位,一般都有石座,不得踩踏坐卧或悬挂杂物,也不许拴牲口。
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不许打狗,忌杀狗,更禁食狗肉,不铺狗皮褥,戴狗皮帽子,也特忌讳外族人戴狗皮帽子或狗皮套袖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满族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鸦鹊,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家庭聚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而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新婚夫妇入洞房上炕时,花烛不能吹灭,要用扇子扇灭,象征香火不熄,恩爱永久。
参考资料:满韵清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