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节日,除了特有的“颁金节”“添仓节”和“中元节”“药香节”等以外,其余节日与汉族相近,同样也注重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锁龙节”)、端午节等。有些节日期间要举行“珍珠球”、跳马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
“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诞生之日。公元1635年11月22日(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清太宗)特别颁布了一项废除女真旧称的命令。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从此,“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在此之前,无论是自称还是他称,皆通行为“女真(诸申)”。“满洲”(满语意为“吉祥”)名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具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未久,满族作为新民族再度(女真人曾建立中原金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延续260余年、幅员远比明朝辽阔的大清王朝,并奠定了中国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为纪念新民族诞生,每逢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各地满族同胞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校园颁金节之夜 引自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
“添仓节”是满族民间祈年节俗。《帝京岁时纪胜》曰:“(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示填满仓,或用灰等围出仓之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还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或“小添仓”;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以期来年五谷丰登。如今在各地过节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地方,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粮仓,名曰添仓。而有的地方将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二月二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满族同胞也称“锁龙节”。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同胞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样。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首先需要准备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还有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指甲大小的圆布。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再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个个平平安安。
“萨满教”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依照“萨满教”的说法,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都活跃起来了。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馅,到二月二,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头年腊月宰的猪,先留给祖先,在年三十上供,过了初六,就把猪头放到仓房,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此举为“龙抬头”,全家人吃了猪头就象征着好运常在,如龙抬头步步登高。这一天还有“领龙”之俗,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称“引龙”。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萨满传承仪式 张学慧摄影 引自民族画报
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药香节
新宾满族农家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把桃枝插在大门上,或用桃核雕刻成小花筐挂在房门上或挂在孩子手腕和脖子上,人们认为这能避邪,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