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发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早已引起明朝和北元蒙古警觉。1608年,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率五千人进袭女真支系乌拉部。乌拉部向与其相邻的蒙古科尔沁部求援。于是科尔沁部与乌拉部联合打退了褚英军队。不久,叶赫部又受努尔哈赤威胁,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遂命科尔沁部驰援叶赫部,杀死努尔哈赤部将布扬古。但因努尔哈赤地位尚未巩固,暂不与蒙古和明朝同时对立,且娶科尔沁明安台吉女为妃,与相邻蒙古诸部尽量维持和睦状态。
1616年,努尔哈终于完成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立“后金”政权。两年后,努尔哈赤以报祖父之仇为名公开反明。
辽宁新宾满族文化历史长廊壁画之一 老铁拍摄
1619年三月,取得对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后金从防守转入进攻阶段。与此同时,林丹汗也趁机拿下明朝广宁城。但明朝廷为免后金与北元联合,两面受敌,对林丹汗网开一面,向其年送千两白银,林也期望利用明朝遏制后金势力。
1619年夏,后金部队在辽东地区取得萨尔浒之战大捷,士气高涨。七月,努尔哈赤乘胜攻打铁岭。明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后金精税。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打败明军7万守城部队,占领了沈阳城。次年又克西平堡、广宁等要地。1625年二月,后金国主迁都沈阳。次年又攻锦州、宁远,在宁远为明将袁崇焕打败,努尔哈赤亦受重伤,未久憾然离世。由八子皇太极即位。
皇太极登基后,加快了征服漠南蒙古各部的步伐,三征林丹汗。同时,皇太极以软硬兼施手段,先后拉拢顺服察哈尔部外围的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首领先后归顺后金。
1632年四月,皇太极传令归顺后金的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等蒙古各部人马会于西拉木伦河岸。于是,皇太极组足十万大军并越过兴安岭驻守都埒河。当夜,镶黄旗两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凶情告知林丹汗。林当即率所属十万部众西奔,渡黄河到达鄂尔多斯。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至黄河而返,途中收拢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
林丹汗则带领察哈尔与鄂尔多斯部众,移动成吉思汗陵,西渡黄河至大草滩永固城一带落帐,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漠北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四万之众,亦奔大草滩与林丹汗会合。1634年夏,林丹汗病故。林丹汗福金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部西进青海。
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豪格等领兵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之子。四月二十日,在鄂尔多斯托里图找到额哲,并得传国大玺,遂于蒙古地区广布皇太极继承大统旨意。皇太极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之,设都统和副都统领察哈尔左右翼。
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旨,确定“满洲”作为民族之正式称谓,“颁金节”由此而来。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位大小领主齐聚沈阳,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就这样,“满洲”民族得到了强大的盟友,而蒙古则将“灭明复元”之希望托付于他们的合盟。同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身亡。旋即,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推翻了明朝,建起幅员辽阔的大清帝国。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统治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中央统一政权。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持续了260多年。
清王朝在康乾盛世期,进行了一系列巩固边疆、抵抗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军事活动。如平息吴三桂“三蕃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收复台湾,并设立一府三县,隶福建省;通过雅克萨反击战,阻止了沙俄侵略者对中国东北边疆的蚕食。清俄双方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70余年时间,征服雄踞西北的准噶尔蒙古汗国,统一了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严兵把守,粉碎了沙俄向中国西北边疆扩张的阴谋。在西藏地区,清政府选派驻藏大臣,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并确立达赖与班禅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使西藏直接为中央政府所管辖。清政府先后平定上层贵族叛乱和受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的廓尔喀(尼泊尔历史上的统治王朝)入侵,巩固了中国西南边疆。
清朝在征服和治理泱泱疆域时,多采取高压与怀柔并举策略。注重发展满族与人口众多的汉族及占地辽阔的蒙古地区及西藏的关系,“因俗” 而“治”之。除在全国各地派遣满族官员,掌管重要权力外,全都任命当地本民族上层人物进行管理,承认和保留他们统治本民族的权力。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以强化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满族上层统治者还与蒙古贵族世代联姻,给他们优厚俸禄和显赫爵位等,以此体现“满蒙一家”的长治久安局面,消除了“贴身隐患”;另一方面,对草原地区一直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在清朝统一全国过程中,虽有“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等残酷征伐,在平定西北蒙古势力时也有过血腥镇压……但在清王朝漫长统治中,中国国内各民族结成了基本稳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并最终奠定了中国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极盛时期的清朝版图仅次于元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从17世纪后半叶(康熙朝)到18世纪末(乾隆朝),成为中国帝制及传统社会的鼎盛时期。期间虽有战争,但工商业百年兴旺,人口升至3亿,竟占到当时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可不幸的是,清王朝后期渐入腐败没落之途。由于保守思想的沉积,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当世界大变革风起云涌时,当中国必须直面西方势力时,却只能纠缠于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落伍。虽在最后阶段曾推行“新政”,但为时已晚。尽管如此,没落王朝纵然一再被迫割地(被沙俄侵吞150余万平方千米领土),清帝退位时,仍给中国留下了1,14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疆域。
图为1820年的清朝地图,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千米
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族人民及八旗官兵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浴血奋战,谱写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在鸦片战争中,驻防在山东青州的满洲八旗数百将士与数十倍于己的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驻守在浙江乍浦观音山的八旗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276名满族官兵,几乎全部战死。驻防在镇江的满蒙八旗官兵,在许多外省援兵逃走情况下,面对15,000名英军,毅然拼死抵抗,进行激烈巷战。旗兵“死伤十之八九”,副都统海龄也壮烈殉国。1858年6月,满蒙与汉族八旗官兵取得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重大胜利。1860年8月,在同英法联军的八里桥大决战中,许多满族官兵和蒙古、汉等民族官兵一道,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悲歌。
参考资料:
1.郝文明、王铁志主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编《中国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炜主编,陈万雄、张倩仪著《中华文明传真卷10· 清——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
3.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主编《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