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六德乡玉水、营山、双河3个村委会接合部的他留山上,放眼望去,苍石冢立,漫山遍野。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掩隐在绿荫叠翠之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墓碑格式独特,雕刻的凤凰、麒麟、太极图等图案,纹饰风韵各异,工艺精湛……
“这些保存完好、体现他留人文化特点的古墓群,无论数量、特色,在全国都属罕见。”六德乡文化中心主任杨如刚介绍,在占地0.3平方公里的山坡上,比较集中的6374座坟墓静卧在青松翠柏之中,若将外围的古墓群也算在内,他留坟林共有2万多座。厚重的文化,赋予了他留山钟灵毓秀和丰富内涵。2006年他留坟林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他留坟林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他留人不会汉语,没有自己的文字,但碑文多以楷书汉字镌刻。”杨如刚说,碑文镌刻清秀,除谱谍世系外,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是彝汉融合的结晶。
徜徉在他留坟林,经常可以探访到历史长河留下的印记。在他留山以南,三面环山的漫坡上,是他留人明清之际修筑的城堡和大德寺遗址。城堡四面各长500米,北部尚存三处保存较好的建筑台基,周围散见大量瓦片,城内有多处圆形或椭圆形水井。在城堡偏东处有一佛寺,为永胜高氏土司建于16世纪末的他鲁大德寺,现存两座面阔三间建筑。被烧成瓦砾的房地基和古驿道、古水井、残桓断壁,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战场……
“他留山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通往西藏和四川的要道,他留坟林和古城堡遗址显露出这里曾经的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杨如刚说。
他留风俗:青春棚闯七关别样风情惹人爱
记者日前在他留山上看到,他留人每家做12个饵块粑粑,放在盘子上垒成塔形,端着去宗支坟山祭祖。敬献台用360根松校搭成,象征在此开基创业的360户。人们除向祖先敬献粑粑外,还在祖先的灵前跳起象征团结和对未来美好追求的芦笙舞。
他留粑粑节是他留人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举行,为期3天。除了他留粑粑节,青春棚也是他留人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他留婚恋与泉边对歌、树丛低语,姑娘吹响木叶口弦,小伙高奏竹笛葫芦笙等恋爱方式不同。他留人家的女娃儿,到了一定的时候,做父母的便要将她从身边“赶”走——在正房外面为她搭盖一间“青春棚”。姑娘住进了青春棚,表明她已由孩子变为了成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小伙子们立即可来“串棚”,姑娘和小伙要经过“闯七关”的考验,方可告诉双方父母两人相爱的事实。此后,男方家便央媒人去说合,并送些必要的“礼”,女方家则紧锣密鼓置办嫁妆准备“给人”了。
而今天他留人的青春棚,门窗更敞亮,摆设更光鲜。他留青年入得棚来,除了复习祖上传授下来的功课外,还在这里传递文化知识,交流新鲜信息,切磋现代舞步。
他留山的村民们都能歌善舞,为此他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挖掘融合了他留民俗、他留歌舞、他留文化以及他留服饰,打造了一台130人组成的实景原生态歌舞表演《他留恋歌》,让观看表演后的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来他留山参加他留粑粑节的杨女士说:“他留山就是一方旅游的乐土,可谓人间的世外桃源,他留的香格里拉。”
他留三宝:好吃传统的美食伴手礼受热捧
“他留乌骨鸡、他留梨、他留粑粑是他留山上的‘他留三宝’。”六德乡乡长海永发说,他留乌骨鸡,肉质细嫩,胶质多,他留粑粑是用他留山上特有的红米制作而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他留梨皮黄多汁,耐储藏。“他留三宝”是他留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如今还成为了他留人访亲探友的伴手礼,很多前来他留山观光的游客,临走时也会带上“他留三宝”回去。
家住营山村的兰荣德,家里有4口人,以前一直靠种植稻米、包谷为生,每年有2000元不到的收入,自从2007年加入永胜县他留乌骨鸡养殖协会以来,他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大户,目前他养了2000多只他留乌骨鸡,每年可出栏5000只左右,一年的纯收入达七八万元。“他留鸡很受欢迎,大家来到他留山上都要尝一尝他留鸡,临走时很多人还会买回去。”兰荣德说,看着本地好吃又传统的美食走出了他留山,他感到很高兴。
六德乡从民族饮食“他留三宝”着手,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产业。由他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于2006年成立了永胜县他留乌骨鸡养殖协会,带动了1000余户农户加入协会,如今协会养殖的他留乌骨鸡总存栏10万羽。为了打响他留乌骨鸡的品牌,公司还积极外出宣传,目前他留乌骨鸡已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名录,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并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同时,积极发展他留红米种植,采用“线上+实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断向外推广他留红米。此外,六德乡还积极响应永胜县的“建设美丽宜居永胜,打造他留花果山”的部署,将用5年的时间,以他留坟林为中心,打造2000亩的他留梨园。
“如今‘他留三宝’已逐渐走出永胜,跻身丽江市场,再过两年,小米田水库也将建好,到时候,不缺水啦,‘他留三宝’将走出丽江,走向更大的市场。”海永发信心满满地说。
他留山位于距永胜县城30公里的六德乡。山上绿荫里万余座古墓矗立,鳞次栉比,令人叹为观止。如今,他留山上居住着不足5000的他留人,他们仍保存着许多原始古朴的传统和习俗。
他留人,自称“他鲁”或“他鲁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数“多系”(他留人的祭司)专用的象形符号,通用汉语、汉字。他留人主要聚居在六德乡的营山、双河、玉水的22个自然村里,属彝族的一支,他们拥有源远流长的口述历史,别样的成年礼,以及“青春棚”中浪漫的婚恋方式。除此之外,鲜嫩的他留乌骨鸡、可口的他留梨、传统的他留粑粑,是使人垂涎三尺的“他留三宝”,他留人的特色民居和他留粑粑则是火塘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缩影。
资料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