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拉祜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我国的拉祜族总人口为48.5万(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47.5万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聚居于北起临翔、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总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还有三个自治县以拉祜族和其他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景谷、思茅、普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也有部分分布。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拉祜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风俗文化 崇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嵌上银泡,色彩深沉而艳丽。妇女习惯佩戴银耳环和手镯。拉祜族男女外出办事,下地生产,大都习惯挂上一个“面搓”(拉祜族自编的挂包),路边的野菜、草药、红毛薯、山葫芦等都可以摘来,投入包内,带回家。
拉祜族禁吃狗肉。传说拉祜族的谷种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带到人间,加之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关系密切,能狩猎看家护院,因此,拉祜人认为吃狗肉、杀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另外,一些地区的拉祜族不吃水牛肉,认为吃了牛肉就等于吃了牛的力气,水牛就无法耕田地。
拉祜族居住山区,也自称山头人(拉祜语叫“科可搓”)。拉祜族村寨,一般都建在山顶和半山腰上。寨子有三处大门,即前门、左门、右门。寨子的后山是山神地,山神地中的树林不能砍伐。
拉祜族有敬老的美德。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然后敬烟,接着烤茶敬茶,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高举以示敬意,接的人也要双手接起,以示礼貌。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跨过,要从背后走过。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毕才能回话。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等,其中春节最隆重。春节,拉祜语称为“扩尼哈尼”。拉祜族人过年分为大年、小年,大年是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初九日至十一日过小年,年十二是满年,这天晚上全寨要跳芦笙舞,意思是天上的月亮圆了,年也过完了,从第二天起重新进入紧张的劳动生产了。
葫芦节,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是拉祜族的一个隆重节日。2006年,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将拉祜族“阿朋阿龙尼”( 葫芦节)时间统一为每年公历的4月8—10日。
拉祜族崇拜多神,清初以来,也有信奉佛教、基督教的。
拉祜族能歌善舞,舞蹈动作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有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芦笙舞是拉祜族人民欢度节日时跳的一种大型集体舞,据统计有136种组合套路。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