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古老的仡佬族村寨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小影 晓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浏览量:

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项目。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贵州、湖北等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系列报道,展示民族村镇的秀美风情和当地保护与发展特色村镇的有益经验。

千年仡佬古寨—龙潭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仡佬族文化村,是全国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位于乌江主要支流洪渡河畔,建寨已有700多年。仡佬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9%以上,为申姓仡佬族世居地。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700余年,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

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

龙潭特色村寨建筑群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布局、建筑风格独特。据史籍记载,仡佬族的先民“濮人”早在殷周时期,就在这块土地开荒辟草,男子以烧炼丹砂为业,妇女则从事农耕和纺织,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仡佬族文化。龙潭村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满塘,龙潭村由此得名。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建筑奇特,四周遍布仡佬族历史文化遗迹,是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天然博物馆,被有关专家誉为“仡佬族民居建筑群中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湛”的一处仡佬古村落。

寨内民居大多为传统木构建,建成年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以三合头、石院墙、石寨墙、大朝门、小朝门、镂空雕刻、瓦堆屋脊为主要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仡佬族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活智慧。院落多由石院墙、院门、房屋建筑构成,布局合理、紧凑。门窗饰以龙、凤、麒麟、桃、石榴、花草、万字格等吉祥图案,构图精美,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遗“猫眼”,匠心独具,兼具装饰和实用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仡佬族人高度的创造性。

仡佬祭祖

寨内申祐祠,演绎了仡佬人“忠孝义”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仡佬人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和弘扬;茶驿站、丹砂古道的历史遗留,见证了仡佬族人开放的情怀和先进的商品经济意识;九天水榭,聚合了仡佬人六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生哲学;九天回廊,彰显了仡佬人对文化、历史的敬畏。

龙潭村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主要有神秘古朴、祈福纳祥的傩戏,黔北民间杂技奇葩的高台舞狮,古音流韵、演奏独特的吹打,抛出欢乐、迎接祝福的打篾鸡蛋,接风洗尘、四方团圆、八方醉酒的三幺台饮食文化,礼数周全、古规古矩的仡佬族婚嫁等。每年清明的“祭天朝祖”大典,是寨子里最隆重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仡佬族同胞都会齐聚这里,吹起长长的牛角、跳起欢快的舞蹈,向仡佬族的祖先致敬,以答谢上苍的恩赐,缅怀祖先的功绩。仡佬人相信:根在,树的生命就在。而这里,就是他们的根。

仡佬古寨春意正浓

“吃新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

2010年12月13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其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二十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成为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胜地。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