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物馆:“传统@现代——民族服饰旧裳新尚展”

来源:中国民族博物馆 编辑整理:王铁志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3日 浏览量:

前言

  传统与现代,一个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母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这一对概念都隐含着激烈交锋的价值观念,表达着反思、冲突、碰撞,暗示着一系列两极化的对立语义:劣与优、贫与富、落后与进步……

展览现场1

  传统与现代的对抗,源自于单线进化论历史观。在这一观念之下,传统被理解为现代化的障碍与社会发展的阻力。在两者难以调和的紧张语义与悲剧对峙中,我们曾经毫不留情地抛弃自身传统,割断文化脉络。

  但历史发展却蹈向另一条路径。21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显示出传统并未像现代预言家们所预测的那样消亡;相反,传统正在变身为现代化的有机资源与活跃资本,演化为新时代的意义出发点,蕴生出创造与创新的不竭动力,成为现代生活获取内在价值的必要来源。

  事实上,文明的创造离不开传统;那种认为人类可以没有传统而生存的观念,是对历史与真理的误解与歪曲。而传统与现代的变奏交响,表明人类发展行进在一个散失与传承的复线轨道之间。

展览现场2

  今天,我们用民族服饰来重新镜像传统与现代的真实关系,以此映射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生命养素并拓展未来的现实道路,并启迪那些想要创造未来的人们——传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出发点。

展览现场3

展览简介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旧裳新尚展”于2016年11月28日在宁夏银川北方民族大学美术馆开幕。

  通过近150套民族服饰精品、各民族制作服装的原料与器具、以及与现代服饰混搭的效果,本展览探究前工业阶段服饰与现代时尚的关系,反思时尚的精英主义话语,并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这一对看似对立的概念。

  @,表示链接与定位,表示一种招呼的姿态,表示超越时间空间的共存。在本次展览中,用这个符号表达“传统”与“现代”复杂的牵连与交错。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

  时间

  以针线写就的文章,呈现对生命起源的思索、在缝制时间中寻找生命的尊严和伦理秩序,在历史时间中探求超越时代的经典。

展览现场4

  空间

  以织物营造的空间,展示“自然—服饰—人体”之间的三维视角,分析服饰表达世界的多元方式。住在衣服里,认识身体与世界。

展览现场5

展览现场6

展览现场7

展览现场8

工艺

  还原一件衣裳形成的漫长过程。探索简单器具,天然原料与精细工艺中蕴含的平凡人的匠心,追溯工艺中贯穿传统与现代的理念。

  交错

  特别邀请现代服装品牌西西和提供搭配策划,通过前工业时期服装与现代时尚彼此相融、各擅胜场的图景,理解传统的当代可能性。同时通过互动小空间,邀请学生进行对传统的现代再创作。

展览现场9

展览现场10

  本展览力图立足21世纪的时代视野,通过民族服饰回望“传统”与”现代”之间真实的历史脉络,并告知那些想要创造未来的人们:传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出发点。

我们仍在传统的掌心写在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开展之际

  传统与现代,一个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母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这一对概念都隐含着激烈交锋的价值观念,表达着反思、冲突、碰撞,暗示着一系列两极化的对立语义:劣与优、贫与富、落后与进步……但21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显示,传统并未像现代预言家所预测的那样消亡;相反,传统正在变身为现代化的有机资源与活跃资本,演化为新时代的意义出发点,蕴生出创造与创新的不竭动力,成为现代生活获取内在价值的必要来源。

展品1

  基于对上述历史的理解,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人员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苦努力,创意并完成了《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该展览于11月28日在北方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周期间推出。

  这是一个用“现代”点击“传统”、用“传统”互联“现代”的展览。“传统@现代”——在这里,“@”代表着链接与定位,既意味一个招呼的姿势,也指向一种历史穿越的方式。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表示:“这个展览用少数民族服饰作为媒介,试图透视‘传统与现代’这一历史话题的丰富质感,从中理解传统的当代可能,理解现代性的丰富多元,理解民族性与当代性充满张力的内在统一。”

展品2

  传统:作为现代生活的意义供给者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对于古希腊人提出的3个终极哲学之问,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苦苦追寻,我们常能看到书写在历史之中的鸿篇巨制。但在《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第一部分“时间”章节中,观众却得到了另一种回答——它来自各民族服饰语言的书写。

  展览呈现了在传统服饰中,这些哲学难题被针与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交织成具象图案和抽象符号——对于创世与祖先,对于人与神、天与地,传统服饰成为苗、瑶、彝、侗等民族书写与描摹的材料;服饰之上精美的纹饰,展现出这些民族心中神灵的形象,勾画出民族英雄的事迹,从而建立起关于自我认识的图景,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

  在展览第一部分,一个特殊装置呈现出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与自然节气相对应的服饰时光——24块由浅入深垂挂的蓝色染布,组成一个圆形空间,一套用365根蓝白布条连缀成裙的彝族女装放置其间;蓝色染布分别在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当天染成,由于季节、水温等自然条件的不同,用同一种蓝色植物颜料印染的棉布,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这表明大自然对于织物所施加的不同影响;而由365根蓝白布条构成的裙子,则是由彝族姑娘每天缝制一根布条,花费一整年时间完成的……传统社会里,服饰何时做、何时何地穿,均有着对于岁时律历的恪守与契合;而服饰材料的获取、准备、制作,则因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并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族群的历史记忆相交织。展览试图由此表明民族服饰对于宇宙时间的顺应与承载。

展品3

  展览还呈现了传统生活中与人伦和生命周期相对应的服饰秩序——民族服饰的穿戴与身份、场合、仪式相对应,表达出生命伦理、秩序性以及神圣感。展览通过对于童装、背儿带、婚嫁礼服、丧葬仪式服等充满仪式感的服饰,呈现出民族服饰对于人生仪轨重要时刻的参与,从而表达出服饰所承载着的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意义符码。

  这些既烙下个人风格与印记、又充满民族共同体神圣记忆的服饰,成为民族群体的重要文化符号,给人的生存带来秩序和意义。它既使代与代之间、一段历史与另一段历史之间保持着延续性和同一性,又为我们的现代生存带来必要的精神出发点和意义资源。站在现代时空之下,我们仍能看见它们熠熠生辉的价值光芒。

展品4

  

  传统与当代生活的微妙关系

  展览的第二部分“空间”通过民族服饰的结构形态,呈现出传统与当代生活的微妙关系。

  民族传统服饰与自然地理环境高度和谐,产生出依山而生情、傍水而幻美的服饰美学。傣族女子上衣短小贴身,筒裙既凉爽舒适又很好地展现了水边女子的妩媚多姿。筒裙图案元素类似孔雀尾巴,经过方向变化与反复,产生飘逸的视觉效果。而来自大凉山彝族的一张厚重的披肩“察尔瓦”,用5张羊皮制作而成,无领无袖,如同一口钟,下端缀穗,长到膝下,有较好的保温避水性能,白天可用以抵御风雨,夜间则可用来作为被盖。在传统生活中,各民族服饰表现出适应人体、关照人体、表现人体,与人体时而组合、时而分离的特点,巧妙地展现出服装与人体完美结合的整体魅力。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需要不被熨斗铲平的褶皱美感。”展览对西南少数民族10条百褶裙所进行的艺术化展示令人赞叹。经过抽褶等处理手法,面料肌理发生了变化,布料的原生质地产生了独具个性的“表情”;而仿真模特身穿百褶裙所产生的特殊视觉具有立体感,形成如同古希腊罗马多立柱式建筑的雕塑之美,呈现出民族传统服饰的空间美学。

  展览还展示了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块绣着精美图案、宽约1米、长达3米的长幅布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参观者的想象力多半会显得贫乏。其实,它是生活在贵州关岭地区的苗族青年女子的裙子!展览现场,一位模特展示了穿上这条裙子的效果——它以寸寸打折的方式,穿出了一条现代时装长裙需要极其复杂的工艺才能呈现出的曼妙美感。这就是民族服饰以平面剪裁所获取的立体效果,在少与多、简与繁的辨证关系中,流露出幽深的传统服饰智慧。

展品5

  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过去是伟大的,过去性甚至产生了伟大性。过去的这一属性使过去的事物值得保存。”曾被认为是重负与阻力的传统,并没有在现代社会消亡,是因为它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智慧与价值。对于那些想要创新的人来说,传统也许是一个最佳的出发点。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错之间

  传统与技术创新相互对立吗?不!

  展览展示出了那些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常常被追怀与重拾的工艺,比如手绣。手绣是现代服装奢侈品的代名词,不仅仅因为手绣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还因为无论从材质、质量、题材还是工艺来说,手绣都有着机器刺绣无法比拟的细腻和精致,充满个性。在民族传统服饰中,看似无力的手工,却在现代服装工业中乃至几乎所有当代文化中代表着奢侈与华贵。手工的昂贵在于时间的厚度,它拒绝流水线的效率与功利,拒绝对生活的简化与程式;此外,手工的珍稀在于其唯一性,它呈现出一个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每一件手工制品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

  展览还用特别的篇幅呈现了民族服饰对天然材质的取用。天然,这种被视为极致的现代奢华,只不过是传统社会中人类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状态。那些在当代被念念不忘、不断回归的传统工艺表明,传统依然活着,并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品6

  最后,展览以“交错”为题,让隐藏于历史之中的传统服饰与现代时装穿越时光邂逅、碰撞、交集;在传统服饰与现代时装混搭所呈现出来的奇异视觉中,让观众发现“有些经典跨越时代,有些理念贯穿古今”,而传统和时尚之间,边界依稀模糊。

  “那些对传统视而不见的人,实际上正生活在传统的掌心之中,正如同当他们自认为是真正理性的和科学的时候,并没有逃出传统的掌心一样。”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这正是《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希望呈现的主题。

  作为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表示,只有当改革开放把我们带到21世纪足够辽阔的历史视野中,“传统与现代”才呈现出了真实的肌理与丰富的质感。“我们用民族服饰来重新镜像传统与现代的真实关系,以此映射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生命养素并拓展未来的现实道路,并启迪那些想要创造未来的人们——传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出发点。“她在展览前言中写道。

媒体报道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旧裳新尚”  来源:银川新闻网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旧裳新尚展”在北方民族大学开幕  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11/29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旧裳新尚展”在北方民族大学开幕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没有唯一或正确的审美:看民族服饰如何诠释传统@现代  来源:弘博网  2016/11/30

 

  这个服饰展,俨然是一场极具民族风的维密秀  来源:今日头条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