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永续传承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中国民族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5日 浏览量:

晨曦中的梵净山。 资料图片

游客登上梵净山游玩。 资料图片

  在7月2日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自然遗产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成功申遗是生态保护新起点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其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5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1984年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成员。除了拥有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外,境内更生存着黔金丝猴、珙桐、紫薇等大量珍稀动、植物。此外,梵净山还是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的唯一栖息地和分布地,也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贵州省申遗工作团团长、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宋晓路说,梵净山成功申遗是国际社会对梵净山自然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的认可,是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贡献,是中国着力构建生态多样性保护网络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

  宋晓路说:“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完善保护管理规则,加快做好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管理,确保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在我们这里彰显魅力,永续传承。”

  “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喜事,标志着梵净山成功走上全球视野的大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当梵净山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其所在地贵州省铜仁市举办了简短的发布会,其间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说。

  “早在2013年就提出申遗目标,如今5年多努力,终于如愿以偿。”铜仁市申遗办负责人表示,世界自然遗产是非常特殊和特别的,有着苛刻的审核标准,只有对整个世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纳入世界遗产。在此前,世界遗产专家们实地考察和研讨后也提出:梵净山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一个喀斯特环绕的孤岛,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物种基因库。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优势。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保罗·威廉姆斯在考察梵净山时曾评价:“梵净山有非常丰富的植物种类,它为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有些甚至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是梵净山在申遗中真正有能力和有强度的地方。”

  美国生态学博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资深评估专家吉姆·桑赛尔也发出感慨:“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我们将以梵净山成功申遗为新起点,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法制、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人类珍贵的世界遗产,为维护全球自然资源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昌旭表示。

  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自然遗产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并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向世界证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美丽中国的美好一页”,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欣喜地说。

  从2015年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到今日顺利入选,梵净山的申遗成功背后经历了一波三折。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梵净山的管理机构重叠、如何让当地居民自愿搬迁以及未来游客大量涌入可能产生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尚存疑虑,因此给梵净山定出“发还待议”的结论。

  “我们在大会前又向IUCN的负责人解释了现在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统一管理的新政策,阐释了我们在旅游管控方面所做的妥善规划,并说明了扶贫搬迁的自愿政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巡视员柳源介绍说,“这次大会上,IUCN对我们的解释很满意,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非常精彩。”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搬迁相结合,而且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梵净山的入选向世人宣传了我国扶贫的重要成果,有利于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秦昌威充分肯定了当地政府为申遗所做的大量工作。

  面临商业开发尺度大考验

  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在专家看来,因为申遗过程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景区在申遗成功后调高票价、加速商业开发相对正常。但专家同时指出,过去多年,世界遗产对于各地的游客吸引力普遍被高估了,地方政府和运营方即使要开发,也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免触碰红线影响得之不易的申遗结果。

  据梵净山景区官网介绍,该景区是由民营企业贵州三特梵净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该企业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旅游业务经营和管理,包含景区开发和运营、客运索道建设和运营、综合性旅游服务等业务。数据显示,2017年度梵净山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近40%;实现净利润7149万元,同比增长77%。全年接待游客达到83.15万人次。有分析认为,近年来,梵净山景区逐渐成熟,虽然为申报5A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加大了景区提档升级的投入,但因运营方同时加大线上线下品牌宣传投放力度,仍然保持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较大增长。

  “不可否认,潜在的商业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已成为各地下定决心申遗的主要动力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直言,申遗导致的景区运营成本势必会出现明显上升,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因此债台高筑,所以在申遗成功后,运营方肯定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补偿此前的投入,商业开发不可避免。据悉,洛阳龙门石窟“入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申遗成功第二年就达到了2700万元;1997年申遗成功的平遥古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至500多万元,翻了近30倍;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不久后,土楼门票就从30元提高到90元。

  刘思敏认为,世界遗产的名号确实为景区带来较大的品牌效益,而且我国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成功申遗的景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案例,比如曲阜、承德等。不过,在他看来,近年来,人们其实高估了世界遗产等评选结果带来的游客吸引力,导致部分景区甚至出现因商业开发过度被警告等情况,“申遗成功后,地方和运营商对于景区的开发需要把握分寸”。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