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村“六月六”民族风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浏览量:

马场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东南面,其北与关口村相连接,南临半坡村,西接赵司村和骑龙村,东与高坡乡接壤,风光秀丽,绿林环绕,是现代喧嚣城市里少有的清静之地。马场村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492千米,总面积6.23平方千米,辖栗木寨、大马场、小马场3个自然村3个村民组,村委会驻马场,位于村域中部,有花高线通过,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436户,总人口1579人,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村寨,民族风情浓厚。

2017年在黔陶乡马场村举办的“六月六”,各地布依族同胞欢聚一堂,也吸引了其他游客前来体验,共度佳节。

布依族是历史悠久的农耕稻作民族,各类盛大节日与祭祀都具有鲜明的农耕文明特点。“六月六”是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古有敬盘古、敬青苗、敬谷神一说,因此时农作物开始生长,人们在这时候祈求神明保护庄稼免受自然灾害的摧残。

相传远古时代,布依族祖先盘古发明了水稻种植技术。后来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妻,有一子,名新横,新横长大后龙女因被惹怒而一去不回。其父盘古续弦,却于翌年六月初六与世长辞。此后,新横子承父业,年年丰收。可其后母视若无睹仍不善待新横,新横不服,托梦于父亲并告到天庭说:“毁掉水稻,绝其工技,断其后母生路。”后母听闻大加忏悔,表示每年六月初六率子孙杀鸡、包粽粑、染五色糯米饭,敬祭盘古。

如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商品经济渐渐淡化了旧时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节日的内容也相较于从前更丰富。除祭祀活动外,还颇具民族特色。

布依族青年们抬着族中神物铜鼓,吹着长长的号角,脸上满是对民族节日的期待之情,骄傲又兴奋;成群结队的孩童穿着本民族传统服饰,手拿锦带,热忱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能歌善舞的布依阿姐笑脸相迎,唱着布依族的歌谣,一字排开堵在门前,客人们想要进去参加这次盛会,就得过三关,干了三碗拦路酒。

走完这热闹的一路,领略了布依族的礼仪,终于进得这大门,恍惚间脖子一热,颈上已被热情的乡亲们挂上了清香的粽子。

祭祀活动由寨老主持。牛头、活鸡等祭品供于案前,寨老穿着布依族的蓝袍,诵颂着古老神秘的经文,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对祖先、神灵的虔诚。而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寨中老人,这时便协力杀了鸡,人们用鸡血淋纸旗插于火盆中,以火盆代替稻田,意为雄鸡吃尽蝗虫,粮食丰收,马驮不尽。

祭祀完成后,当地的男女老少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兴高采烈地为客人表演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连周边的苗族同胞也来为布依族节日庆贺,登台表演共叙友谊。一些村民们自发性地登台参与演出,虽然质朴却不失诚意。

  布依女子的舞蹈铿锵有力,配合服饰,洒脱自如,女子的服装艳而不俗,袖口领口缀以精美的刺绣,头上的银钗随着节奏晃动,这种美相较于现代审美,多了一份传承的年代感,少了一份艳俗做作。

除了在舞台上表演传统和新编排的民族歌曲和舞蹈之外,各族同胞们也相聚在长桌宴上,对酒当歌,共话家常。

有趣的是,在马场村的宴席上,不跟布依女子们对歌喝酒,是拿不到筷子吃不了饭的,可见在布依族民间,不会唱歌喝酒难以立足啊。

喝罢三碗阿姐手中的米酒,这满桌的美食就等着动箸了。长桌宴席的主菜,即是为了“六月六”祭祀而宰的牛。那一大盆牛肉堆积如山,面上洒满薄荷,清香四溢,味美量足,一桌人都吃不完。一方面足见布依人民的豪爽,另一方面也许是为了大家相聚的时间更多,在餐桌上把酒言欢。

布依族的“六月六”,是一次民族的盛会,也是这高楼林立的世界中渐渐少有的浓浓“人情味”,它提醒着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自然的理解。据布依族阿姐说,“六月六”吃的五色糯米饭,分别都是用五种植物所染,可见前人的智慧总是留给后人意外的感动。吃一口牛肉就着五色糯米饭,想到那古老的传说,以及这些传承下来的技艺,不禁再次审视自身,应该像布依族人那样,对神灵的虔诚;歌舞、美食对传统的敬意,与天合德,安于自然……..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