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乌孜别克族  > 详细页面

乌孜别克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刘维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浏览量:

  乌孜别克族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中亚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其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长形房屋,这种房屋造形别致,独具风格。他们的房屋多半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三层小楼,以石块、木板或竹篱筑墙,屋顶为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关圈牲畜。夜晚在室内地板上铺粗毛毯或兽皮,和衣而卧。乌孜别克族的建筑都是门朝东面的,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乌孜别克族的房屋形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顶楼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有的楼顶覆有铁皮,防止漏雨,开有玻璃窗,木门成拱形,有的还设有拱廊。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墙壁较厚,砌有图案形的壁龛,既美观又可存放什物,木柱上还雕刻有各种图案。取暖多用壁炉,也有在室内挖坑,将火炉置于坑内,烟筒伸出户外,坑上放木板,铺上毯子,可供坐卧。“阿瓦”还遗留着他们古老的传统建筑艺术痕迹。

中亚风格的乌孜别克族清真寺建筑(刘军摄)

  南疆的乌孜别克人住的一般是平顶而稍有倾斜的长方形土房,屋墙很厚,冬暖夏凉。屋外用土墙围成一个院落,过去,在院内离院门1米左右的地方通常砌有一堵土墙。住宅前一般都搭设葡萄棚遮阳,葡萄藤枝密盖其上,棚下就成了夏日凉爽的活动场所。庭院内一般还栽有花卉和其他果树,打扫得十分干净。

南疆的乌孜别克族民居(刘军摄)

  室内墙壁上挖有许多壁龛,壁龛周围用雕花石膏镶砌起来,形状多种多样,别有一番情趣。壁龛内放置各种用具和摆设,既实用又美观。过去,冬季多采用壁炉取暖,进入到21世纪初,使用壁炉的家庭已经不多见了。乌孜别克族冬季取暖的火塘与其他民族不同,可以把褥子放在火塘上,把脚伸到褥子里取暖。也有一些人家,在室内挖一个小坑,坑内放置火炉,烟筒直通室外。坑上横置木板,再铺上毯子以供坐卧。

  生活在北疆牧区的乌孜别克人一般住毡房。毡房一般高约三米,占地二三十平方米。下部为圆柱体,上部为圆弧形。用红柳木交错连接成木栅栏作毡房墙,在毡房墙外围上芨芨草编织的草帘,然后再围上白毡。圆弧形顶部用撑杆搭成骨架,外部全用白毡覆盖。顶部留有天窗,上用一块活动毛毡覆盖,可以随时开闭。这种毡房与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基本相同,可以随时拆卸,适合牧民四季迁徙。冬季,乌孜别克牧民一般都住在固定的土屋或木屋。

乌孜别克族人民冬季定居的房屋(刘军摄)

参考资料:

    1.王晓珠、阿丽娅•吉力力主编《乌孜别克族——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乌孜别克族简史》编写组编《乌孜别克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

上一篇:
下一篇: